通山县实验小学开展——通山特色美食“包砣”调查体验活动
随着暑假的到来,通山县实验小学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也开始了。
通山,顾名思义山多,所谓七山二水一分田,特殊的地理格局,决定了这里生息的人们,衣食住行都与山相关,如我县特色美食——包砣,就是其中之一。它是家喻户晓的节日食品,而且不同地域存在一定差别。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参加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热情,我校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关包砣的调查体验活动。
调查内容有:学生老家所在乡镇,包砣的起源,包砣皮材料,包砣陷材料,制作过程,吃法,包砣与节日的关系,储存方法等。
关于包砣的起源,已无从考证。杨芳、山界、厦铺等地包砣较小,包砣皮以红薯淀粉为材料,包砣个子小,吃起来筋道;楠林、大路、黄沙等地包砣皮中加芋头,包砣个子较大,煮熟之后又大又白,松软可口,其他地方也是各具特色。而包砣馅都是以五花肉、豆干、竹笋、花生米、香菇、小河虾等按比例搅拌均匀,加葱花等调料炒熟后清香满屋。
包砣馅准备好之后,开始准备包砣皮。一种方法是把水烧开,加到红薯淀粉中,边加水边搅拌,反复揉。另一种方法是把芋头煮熟,剥皮,加红薯淀粉,反复揉。然后类似包包子的方法,放入馅料后收口。或煮或吵,味道奇妙,远在外地的游子常在梦里解馋。
通过这次调查活动,学生明白了怎样进行科学调查体验活动:既可以向不同人群请教,也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,还可以利用网络查询,在大量信息中学会甄别,得到有用信息,从而得出结论。
包砣在通山县是节日必备食品,久盛不衰,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期望,不论大小,不论陷的味道,包出的是团圆二字,象征着团圆、美满和幸福!
(通山县实验小学 程先平供稿)